擴種冬油菜,是在2021年全國冬油菜面積突破1億畝的“高位”上再攀高。這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發揮引導作用,關鍵在于有關方面給予的生產支持、技術支撐和裝備保障,有效調動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和種植戶的積極性。
冬月里,四川省中江縣金穗源糧食專業合作社1000畝地里的油菜苗鋪成了一片綠毯?!俺诵麻_墾的300畝荒地,今年冬天,合作社把能種冬油菜的地全都種上了?!崩硎麻L常滔說,前些年冬天地都是荒著。從2019年冬季開始,合作社的地不再閑著,陸陸續續種上了冬油菜,“為的就是能多收一季油菜籽?!?/p>
隆冬不敵新嫩。冬日暖陽下,江西省萬安縣的大片田塊里同樣綠意盎然,這是今年秋天搶種新一季油菜帶來的別樣景致。2021年冬天,萬安縣禾天下合作社只種了七八百畝的冬油菜,而在今年,冬油菜的種植面積將近2000畝?!拔覀兘涍^去年試種,發現多種一季油菜確實能帶來不小的收益。在繼續增加面積的同時,我們會選用土壤墑情好、排水條件好的田塊來種植冬油菜?!焙献魃缋硎麻L陳斌華介紹,前些年合作社普遍只種兩季水稻,而今年“稻—稻—油”模式占合作社自有種植面積的1/3。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長江流域開發冬閑田擴種油菜。據測算,長江流域尚有1億畝以上的冬閑田,其中可種植油菜的冬閑田在5000萬畝左右。拎穩“油瓶子”,開發長江流域冬閑田擴種冬油菜,是今年秋冬種的重要任務。
據農業農村部12月1日農情調度,全國冬油菜播種進度99.7%,播種面積增加較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油料處處長劉武表示,擴種冬油菜,是在2021年全國冬油菜面積突破1億畝的“高位”上再攀高。這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發揮引導作用,關鍵在于有關方面給予的生產支持、技術支撐和裝備保障,有效調動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和種植戶的積極性。
那么,今年冬油菜的種植體量是如何擴大的,在這一過程中解決了哪些實際的生產難題,為油料生產又探索了哪些經驗?
種子夠不夠用,質量咋樣?
農諺有云“看田選種,看種種田”。擴種冬油菜,不光要算有多少地,更得看種子好不好、夠不夠。
據統計,2021年全國秋播冬油菜種植面積10263萬畝,商品種用量高達1997萬公斤,其中雜交種1531萬公斤、常規種466萬公斤。
今年在2021年的基礎上繼續擴種冬油菜,種子供應是否充足呢?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了解到,經初步測算,冬油菜商品種需求量2171萬公斤,同比增174萬公斤。此外,調度數據還顯示,今年全國夏收冬油菜制繁種面積17萬畝、單產118公斤、總產2017萬公斤;加上有效庫存301萬公斤、西北夏繁種子260萬公斤、國省兩級儲備75萬公斤,秋播商品種供應總量2653萬公斤。其中,雜交種供應量1978萬公斤、常規種供應量675萬公斤,可保障1.1億畝大田用種需求。不僅如此,我國局部常規冬油菜種植區仍有農民保持自留種習慣,這也為擴種提供了一定的供種空間。
擴種冬油菜的底氣,不僅在于供種充裕,更源于我們有好種子。
長期以來,油菜生產用種一直為我國自主選育,并且經過甘藍型替代白菜型、常規種轉向雜交種,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低芥酸、低硫苷的“雙低”油菜開始普遍種植,我國油菜種植實現了由中產向優質高產轉變。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建立了覆蓋全國油菜主產區的油菜品種鑒定試驗網絡、油菜品種SNP分子鑒定技術平臺和油菜不同功能品種展示示范基地,形成了部、省兩級領導下的“科研單位—種子企業—加工企業”相互融合共同推進的聯合攻關新機制,在油菜種質資源篩選鑒定、優異資源創制發掘、重要性狀優良基因位點鑒定、新品種選育以及示范推廣、新功能開發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雜交種為主是目前我國油菜品種的一大特點。2017年油菜品種由審定轉為登記,目前已登記油菜品種1664個,其中雜交種占比86.7%?!鞭r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品種性狀多樣化以及菜用、觀賞用等品種增多,也是近年來油菜品種的明顯趨勢?!?/p>
近年來,我國培育出了一批各具特色油菜新品種,包括早熟品種“陽光131”、抗根腫病品種“華油雜62R”、高油酸新品種“華油2102”、高含油量品種“中雙11號”、抗倒宜機品種“華油雜9號”等。
眾多優秀油菜品種相繼問世后,全國各大油菜種植區也會因地制宜,通過試驗示范,擇優種植。
“‘大地199’油菜在我們武穴產量高、表現好,因此今年我們采購了2萬斤種子,比2021年足足多了1萬斤?!焙笔∥溲ㄊ修r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勝軍告訴記者,武穴歷來重視油菜產業,對于品種選育更是當作重中之重。根據品種的出油率、產量、適宜機械收獲等標準,并結合歷年來農戶的反饋意見和認可程度,武穴推廣了一批表現優異的油菜品種。長期堅持選優推優,讓油菜成為武穴的重要產業,為當地帶來了“油菜之鄉”美譽?! ?/p>
茬口不夠“兩頭湊”,“用空間換時間”
在我國南方大部分油菜主產區,普遍采用稻油輪作,因氣候條件不同,分為“稻—油”“稻—稻—油”“稻—再生稻—油”等模式,所需品種、技術不盡相同。據統計,長江流域冬閑田中適宜“稻—稻—油”的地區有1200多萬畝。
在長江流域實行“稻—稻—油”輪作模式的地區,早稻一般3月底至4月初播種,7月上中旬收獲;晚稻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10月上中旬收獲。早晚稻加起來全生育期220天左右。而油菜10月初播種,次年5月才能收獲,全生育期200—210天,茬口非常緊。加上近年來油菜直播面積擴大,就更顯緊張。除去早晚稻秧田期40—50天,水稻從移栽到收獲兩季需要180—190天。這樣算下來,留給油菜的時間只有180天,因此搶出這20天時間對于擴種冬油菜至關重要。
年年種三季,茬口趕不上,那就兩年種五季?!敖惶孑喼怠背闪撕笔∥溲ㄊ袖J興家庭農場擴種冬油菜的巧妙辦法。理事長楊云廣告訴記者,農場從5年前開始,以兩年為一個周期,采用“稻—稻—油”和“稻—油”兩種模式交替作業:3月25日前后,播種第一季早稻,7月底收割完后,立刻進行晚稻插秧。10月25日左右,晚稻基本收割后,播種冬油菜。來年5月中旬油菜進入成熟期,無法繼續播種早稻,所以選用生長期較短的中稻品種進行輪作種植。
“合作社一共流轉土地2800畝,今年種植冬油菜1200畝?!睏钤茝V提到,近年來有不少短生育期油菜品種問世,這給農場的稻油輪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針對‘稻—稻—油’茬口銜接問題,要堅持‘兩頭湊’原則開展‘雙早’育種攻關和試驗示范?!比珖r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經濟作物處農藝師張哲表示,重點是“短”和“密”兩個方向:選育生育期80天左右的早稻品種和180天左右的油菜品種,特別極早熟、高產油菜品種研發攻關,確?!暗尽尽汀蹦J接蟹N可用;另外,選育耐密植、宜機收油菜品種,為油菜密植提產量和機械化收獲提效率打基礎。
談到油菜品種時,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胡瓊如數家珍。例如,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選育的“陽光131”生育期最短173天,目前在湖北咸寧、江西安義等地年推廣面積50萬畝左右,平均畝產141公斤;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選育的“灃油320”生育期176天,在湖南衡陽等地年推廣面積20萬畝左右,平均畝產128公斤。此外,云南省農科院經作所、玉溪市農科院選育出“云油雜”“玉油”系列早熟品種,適宜在云南、貴州、四川等高海拔地區種植,推廣面積約10萬畝。
選育短生育期油菜品種的腳步仍在加快。為選短生育期油菜育種親本,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油菜遺傳育種研究室副主任王新發帶領團隊,從4萬多份育種材料中篩選了2870份品系,今年秋播分別在湖北省武漢市陽邏基地和江西省進賢縣種植,進行生育期、產量、抗性等綜合性狀的鑒定和評價。據透露,團隊已選育的2個短生育期品種在國家早熟組油菜新品種試驗中,表現不俗。
破解茬口問題,除了選用短生育期的早熟油菜品種外,很多技術人員和大戶都想到了“用空間換時間”。如同水稻集中育秧一樣,采用油菜集中育苗的方式,讓油菜提前發育,等水稻收獲后再移栽。
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文喜賢介紹,江西已經連續3年開展“水稻精量稀播育壯秧+早稻晚栽”“油菜稀播育壯秧+機械移栽”的“稻—稻—油”技術模式集成示范。前者可在保證雙季稻產量不減的前提下,將早稻栽插時間推遲到4月底,保證油菜正常成熟收獲;后者可實現油菜輕簡高效種植?!霸诠鉁刭Y源緊平衡地區,這一技術集成有助于實現‘稻—稻—油’茬口銜接和高產高效目標,持續釋放冬閑田擴種潛力?!?/p>
能搶種出一季農作物,就多一季收成,這對于廣大農戶而言是最現實的收益。秋末冬初,無數江西老表在田間忙碌,為的就是能搶出這要緊的20天。
相比于種植兩季稻,“稻—稻—油”模式的三季作物生產如同接力賽一般,“你追我趕”。萬安縣禾天下合作社今年就地取“材”,利用社內的水稻育秧大棚育了300多畝油菜秧,9月底至10月初播種后,用營養土培育出油菜小杯苗,經過一個多月就進行了移栽。陳斌華坦言:“相比油菜直播,移栽雖然費事兒又費力,但好在產量高,還能節約一周左右的時間,正好趕上三季模式的時間?!薄 ?/p>
伏秋連旱影響播種,咋解決?
今夏南方多地出現罕見持續高溫干旱,而入秋以來,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依然存在伏秋連旱的不利天氣,導致油菜生產面臨缺水和土壤墑情不佳的問題。
據江西省前期調度,全省約有413萬畝油菜因旱影響播種,接近總任務面積的一半。截至10月15日,全省完成總任務面積還不到20%,此時距油菜最晚播種期僅剩1個多月。在湖北,多個沿江縣市也出現了因干旱導致秋冬種受阻的情況。
在加強預警預報和應急響應的基礎上,提早謀劃、分類施策,是應對旱情的關鍵。
“今年的旱情確實百年難遇,不僅來得早,還來得久?!眲佘娤蛴浾呓榻B說,作為湖北省內的沿江縣市,武穴市基于往年的抗旱經驗,通過從長江抽水、用泵船引長江水到武山湖、向大同水庫買水等方式,滿足各個鄉鎮不同的用水需求,保障農業生產。
今年,張哲一直在江西萬安縣蹲點調研,今夏出現的罕見高溫干旱,著實讓他心驚,一度非常擔憂今年的秋糧收成和冬油菜種植。
面對旱情,萬安縣對油菜意向種植面積、油菜品種、化肥需求、秋冬種水源條件、旱災影響等各方面數據進行了系統調查摸底,提前掌握了油菜播種的基本情況。張哲告訴記者:“根據調查情況,萬安縣因地施策:水源充足的地方搶墑播種;水源不足地區通過引、提、調等多種方式,補充土壤墑情,造墑播種;水源嚴重缺乏地區提前準備好種子、化肥等物資,待后期有降雨或土壤墑情改善后,適期播種或調苗移栽?!?/p>
在應急響應的基礎上,育苗后等雨移栽技術,在江西、湖北等受旱地區的冬油菜擴種中大顯身手,有效解決了伏秋連旱耽誤農時的問題。
為了推廣配套技術,萬安縣農業農村局分別在枧頭鎮南洲村和百嘉鎮百嘉村建立了2個油菜機械化移栽示范區,主推毯狀苗機械化高效移栽和缽體苗機械化移栽技術。與油菜直播相比,機械化移栽技術能夠提早20—30天進行,在規避干旱的同時,有效解決了油菜生產茬口期問題。相比傳統人工每天只能種植0.5畝左右的油菜而言,缽體苗機械化移栽能夠達到20畝/天,而毯狀苗機械化移栽則能達到40畝/天的成效,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油菜種植效率。
雖然伏秋連旱的不利情況確實給部分地區造成了困難,但在多方努力之下,各產區冬油菜擴種如期達標。據了解,截至11月上旬,萬安縣12萬畝油菜播種計劃全部完成,目前全縣油菜長勢良好;武穴市種植油菜43.13萬畝,比去年增加了2.6萬余畝?! ?/p>
怎樣種,才能省力又高效?
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不高是制約我國油菜生產發展的一大瓶頸。有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59.9%,在糧棉油產品中處于偏低水平,明顯低于同年農作物71%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
以油菜耕種為例,相較于玉米、大豆、小麥等農作物,油菜籽很小,千粒重僅有1.4克—5.7克,易粘連、飄撒,對播種機的精細度有極高的要求。而且,油菜苗栽插時還要“開三溝”防積水,也加大了農機需求。
“目前,禾天下合作社擴種冬油菜仍處于探索階段?!标惐笕A坦言,為了探尋“最優法”,合作社在油菜播種技術上“多管齊下”,除了人工撒播、無人機飛播、機械條播,還有育苗移栽。但由于機械移栽技術要求比較高,與育秧技術、機械起壟的技術、土壤墑情等多重因素相關聯,目前合作社的育苗移栽主要還是依靠人工操作。
“提高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要依靠多方力量聯合攻關,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睆堈苷J為,攻關的方向是加大先進農機裝備的研發力度,推廣適于丘陵山區整地、開溝、播種、收獲的高效便捷農機,選育具有早熟、分枝少、抗倒伏、開花結實集中等適宜機械收獲的品種,配套合適的播期、播幅、密度等栽培模式。
各地結合自身實際,一直在進行探索,取得了一些經驗。
“在水稻收割的前兩天,通過飛機提前播撒油菜種子,等待水稻收割完成后,直接將水稻秸稈粉碎還田,再進行機械開溝?!眲佘娫诮榻B“稻草全量還田油菜免耕飛播輕簡高效生產技術”時告訴記者,武穴市在綜合運用開溝機、旋耕機、直播機等進行播種的基礎上,積極調整油菜播種技術后,集成出了這套技術。
該技術既能夠搶時播種,又可以最大化地保證土壤墑情,確保油菜苗能夠能正常生長?!斑@個技術是經過我們農業農村部門的專家和農戶種植實踐證明過的,效果很不錯?!睂τ谶@套油菜種植的“技術優等生”,劉勝軍在介紹時,顯得神采奕奕,“現在及以后,我們都是要大力推廣的?!?/p>
在油菜大省四川,這里的油菜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二,其技術模式研發同樣不容小覷。四川省聯合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分別集成協同品種、農機、農藝“三位一體”的適宜平原和山區的分段分層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近年來主推了油菜機械化直播技術、油菜毯狀苗機械高效移栽技術、油菜聯合收獲技術及油菜分段收獲技術。
記者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與農藥肥料處了解到,2022年該省油菜種植面積2065萬畝,比2018年增加237.3萬畝。油菜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63.62%,耕、播、收機械化水平分別為93.3%、40.5%、47.5%。
“我們合作社種油菜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闭劦接筒朔N植機械化,常滔自豪地告訴記者,“播種的時候用無人機,收獲時采用兩段式,4月底放倒,晾曬2—5天,再用收割機撿拾脫粒,機損基本都能控制在5%左右?!薄 ?/p>
如何支持農戶愿意種、多多種?
回過頭來說,冬閑田之所以“閑”,一定有其現實原因。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有些農戶受傳統休耕觀念的影響,擔心“稻—稻—油”模式會導致農田一年超負荷運轉,影響地力;還有不少農戶因為油菜種植費工費時,往往認為種油菜“吃力不討好,不如閑一季”。
要調動農戶種植冬油菜的積極性,讓農民愿意種,多多種,同樣需要“輔之以利”。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就是給油菜生產“提氣”。
武穴市多年來一直將油菜作為主導產業進行支持。早在2003年就按照“農業定向、政府采購、統一供種、免費發放”的原則,作出了20年免費供應種子的承諾,如今已經是連續供種的第19個年頭了。今年,武穴市的油菜統一供種資金達到300萬元,比上年增加了50萬元。同時,在機耕和肥料方面,也積極為農戶的油菜收益“托底”:給部分農戶提供免費機耕,推廣油菜機械化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提供1600噸油菜專用肥,撥款300萬元,對種植戶購買復合肥給予補貼。
為了激勵更多種植大戶開展油菜規?;N植,武穴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對連片種植300畝以上油菜的大戶,給予物化補貼和農機作業補貼;對訂單超過1萬畝的生產聯合體,獎補5萬元;建立秋播油菜生產“一免兩補”激勵機制,每年補貼資金550萬元以上。
各油菜主產省都著力加大對油菜生產的支持力度,用好政策“指揮棒”。例如,今年,中央下達四川省產油大縣獎勵資金5.8億元,油菜產業集群項目資金1億元,目前全省秋冬油菜產業發展資金超過13億元。江西省印發了提升油菜油茶等油料產能的實施方案,提前下達了政策資金4.35億元,創新開展“稻—稻—油”三熟制技術集成示范……
當然,還得市場“給力”。農民種油菜積極性高不高,歸根結底要看效益有多少。當種油菜有賺頭時,自然就會有人種。
這兩年,在政府的鼓勵和補貼政策支持下,特別是隨著油菜籽市場價格的提高,讓越來越多的農戶更加看好油菜種植。
“今年武穴當地的油菜籽價格達到3.2元/斤,一畝地能凈賺兩三百元?!北绕鹎靶┠陸饝鹁ぞさ摹靶≡嚿俜N”,現在楊云廣可謂是勁頭十足,“政府有補貼,我們農民當然就愿意種!”
“連續種植4年冬油菜,都比較順利?!背L细嬖V記者,“位于四川中江的合作社,種植一季油菜的成本大約在1000元左右,每年5月收獲時,每畝地能產400來斤油菜籽。按照每斤3—3.5元算,再加上種子、化肥等補貼還能省500元左右,多種一季油菜的效益還是挺可觀的?!?/p>
如果說種油菜、賣菜籽掙的是“有數的錢”,那從油菜多種功能上下功夫,增收的潛力更大。
在湖北江陵縣馬家寨鄉,油菜可以榨油,還可以采摘菜薹、生產花粉花蜜?!按撼圆宿?,夏收菜籽”的“一菜兩用”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據測算,種植“中雜油19”油菜,每畝可采摘菜薹200公斤,畝均增收800元;田間測產每畝油菜籽產量251.45公斤,可生產優質菜籽油100公斤,按照每公斤30元計算,每畝菜籽油產值達3000元。此外,每畝產出可生產菜籽餅120公斤,產值240元;生產花粉花蜜5—10公斤,產值約1000元。
效益的顯著提升得益于油菜“三全高效”模式的推廣示范。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王漢中提出的油菜“三全高效”模式,是以高油高產多抗適機收品種“中油雜19”為核心,聯合全國多家優勢單位,集成油菜精量聯合直播技術、全營養緩釋專用肥及輕簡施用技術等國內油菜全產業鏈最新科技成果,全價值鏈挖掘油菜“油”“菜”“花”多重功能。
在湖北鐘祥、安徽望江等地,應用“三全高效”模式,每畝油菜田的畝均綜合產值超過5000元。這對種植戶極具吸引力,冬閑田不再“閑”。
發揮油菜多種功能,不斷拓展著種油菜實現增收致富的邊界,“油頭花尾”全產業鏈布局漸成氣候。四川深入實施“天府菜油”行動,突出初精加工、品牌培育、農旅文互動?!疤旄擞汀眳^域公用品牌已授權15家企業、29個產品,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通過不斷拓展糧油產業多種功能,依托糧油產業推進農業與其他行業有機融合,綜合開發“菜、花、蜜、油、肥、飼”多種功能,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
百花齊放會有時。在冬油菜面積持續增加、產量不斷提升的未來,將油菜的多種功能變現為多重價值,真正實現“一地金黃一地金”,有賴于做強油菜產業,這正是提升油料產能的深意所在。
中安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B2-2008002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廣告發布誠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