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多抗育種新材料創制與新品種選育成果——中抗赤霉病皖宿1510現場測評會”在埇橋區灰古鎮宿州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舉行。由市農科院最新培育的抗赤霉病小麥品種皖宿1510得到省級專家的充分肯定。
小麥赤霉病是我國小麥生產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被稱為小麥的“癌癥”,一般年份可造成小麥減產10%—30% ,重發年份可達70%—80%。黃淮麥區由于受麥玉輪作、秸稈還田和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小麥赤霉病重發頻率不斷上升,不僅影響安徽糧食生產安全,甚至影響到黃淮麥區糧食生產。宿州市農科院小麥育種團隊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以吳蘭云研究員為代表,立足宿州、面向黃淮,以抗赤霉病為目標選育新品種,兼抗其他多種病害,結合抗旱抗寒,今年成功培育出抗赤霉病小麥皖宿1510。
今夏以來,宿州高溫高濕環境導致小麥赤霉病發生偏重。皖宿1510小麥新品種表現出優良的抗性。在埇橋區灰古鎮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市植保站組織邀請安徽農業大學教授、省植保專家組組長丁克堅對連片種植100畝皖宿1510示范田進行了現場測評。丁克堅對皖宿1510在田間的抗赤霉病和豐產性予以充分肯定,認為該品種表現出優良的赤霉病抗性和較高的產量水平,不僅能夠保障糧食安全,而且能夠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控作出新貢獻,有望成為皖北地區乃至整個黃淮南片抗赤霉病小麥主導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