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月初,江淮多地出現持續強降雨,多地出現洪澇災害。8月4日后強降雨基本停止,但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我省各地陸續出現高溫天氣。
目前,江淮一季中秈正值稻抽穗揚花期(部分早熟品種處于灌漿初期),一季中粳稻正值孕穗末期,對高溫天氣均最為敏感;而且前期連續雨天,即使沒有淹沒影響田塊,烤田不能進行、群體偏大、個體偏弱,耐高溫能力下降。持續高溫易導致孕穗與抽穗揚花期的水稻開花授精受阻、小花敗育、空秕粒增加,從而造成大幅度減產甚至絕收;對處于灌漿初期的水稻,易造成籽粒堊白率和堊白度增加,降低稻米品質。
為降低高溫熱害造成的損失,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在分析當前水稻生長狀況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的防控技術措施。
對于尚處于分蘗末期或拔節初,且期群體較大、個體偏弱田塊,適當烤田并追施促生、平衡肥,促苗情轉化。適時追施穗粒肥,壯苗抗逆防衰。對孕穗期受熱害較輕的田塊,于破口期前后補追1次粒肥,一般畝施尿素3至5公斤(有條件的,可同時追施氯化鉀4至5公斤/畝),減少穎花退化,促進正常灌漿結實。
對于正處于抽穗揚花期,如遇到超高溫天氣(最高溫≥39℃、穗層溫度≥35℃)可以考慮灌深水,以水調溫。田間水層保持5至7厘米,可降低穗層溫度和群里內部溫度差,減輕熱害。非超高溫,原則上干-濕交替水管方式更有利于蒸騰作用調節穗層溫度。但對于缺水干旱的田塊,要及早提水灌溉,增加田間濕度,防止干旱與高溫熱害疊加影響;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日灌夜排或長流水灌溉方式。
對于灌漿期的水稻,于傍晚時分葉面噴施磷鉀肥或生長調節劑,增強水稻抗逆能力。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外加噴施葉面營養液或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增強水稻植株對高溫的抗性,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加強病蟲害防治,促進植株健壯生長。結合高溫熱害防控,及時防治病蟲害,重點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劉剛)